“沒問題,我們是老朋友了?!?月7日,當本刊得知葉元土老師即將到訪廣州時致電約訪,他欣然應承。作為國內知名魚類營養與飼料專家,葉元土老師從事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20余年,是業界公認的實戰型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對于2011年飼料行業所面臨的新局面和應對之道,他應該有話要說。
1月9日晚,在下榻的賓館門口,筆者“堵”住了要參加第二天“水產飼料企業技術研討會暨發展論壇”的葉老師。拎著一個偌大的行李箱,神色略顯疲倦,“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放下行李”。半個小時后的采訪是在一片煙霧繚繞中進行的,抽煙很兇,幾乎是一根接著一根。盡管疲憊,而且事先的采訪提綱臨時改動,但葉老師的回答依然是一絲不茍,而且思路清晰、亮點不斷,以至于在采訪完之后的電梯上,按捺不住和同事說了一句,有料。
1月10日上午,葉元土老師在“水產飼料企業技術研討會暨發展論壇”上做首個專題報告。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是,在會后的提問環節,一位聽眾一連向葉老師提了6個專業問題,以至于會議主持人不得不有些為難地提醒,會議還有很多議程,建議會后交流。不過事情的解決總算圓滿,散會后葉元土老師主動找到了那位提問者,進行了一對一的解答。
FAM:隨著大宗原料價格不斷上漲,飼料配方的調整難以避免,您覺得飼料廠該如何調整配方?中國水產頻道
葉元土:這首先要分析飼料廠是根據哪些因素來確定配方的。確定配方時要考慮幾個條件:首先是效益,從飼料廠的角度來說,飼料廠要有效益,經銷商要有效益,養殖也要有效益。這樣就限制了配方的成本,因為不同品牌飼料的市場價格差不多;
第二,不管配方怎么調整,還是要保證產品的質量不要有太大的變化,否則市場就會不穩定,養殖戶的效益也沒辦法提高?,F在原料漲價是大趨勢,飼料漲價的幅度是跟不上原料漲價的幅度的。所以飼料廠必須要消化原料漲價的幅度。
但原料價格的賬大家都算得出來。以羅非魚料為例,棉粕、菜粕占了50%左右,而棉粕、菜粕2008年的價格是1700-1800元/噸,現在是2600-2700元/噸,漲了將近1000元/噸。按1000元算,它們在配方中占50%,只考慮這兩種原料漲價飼料相應都要漲500元/噸,如果按飼料系數為2.0計算,相當于魚價要漲0.5元/斤。但是魚價漲不了0.5元/斤,意味著飼料漲幅只能在500元 /噸以下,這就要求飼料廠必須要消化原料漲價的成本。比如說只能漲300元/噸,那就要找新的原料,來抵消200元/噸的成本。
從這個角度考慮,配方跟以前相比肯定要發生很大的變化,對飼料廠只能要求產品質量不要有太大的變化,而飼料的顏色、形態、氣味肯定要有變化。因為配方變了,飼料的組成變了。
所以接下來飼料廠必須要變。這個變有兩方面,一方面是配方技術,相當于原料組成跟以前有變化;第二個是飼料廠關注的重心要變化,不能只是依靠配方調整來消化原料漲價的成本。配方再怎么調整也只有三、五十元每噸的空間,飼料廠的關注點必須要從配方的調整轉移到原料上來。
FAM:如果從新的原料角度,目前替代原料研究方面的情況怎樣?葉元土:目前來說,最主要的是魚粉替代原料的研究,魚粉的價格比較高,對海水魚料、蝦料的影響是最大的。但這幾年魚粉價格的波動,反而促進了替代原料的研究。
目前的替代原料有肉粉、肉骨粉等。但肉粉、肉骨粉的質量相對沒有魚粉那么好,使用時要把油脂調高,此外,魚粉里面含有一些未知生長因子,替代時可以相應的把維生素、微量元素做一些調整。這幾年,中國淡水魚在應對魚粉價格波動上,都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替代方案。
有一點必須要強調的是,一對一的替代是做不到的。如利用一種原料就把魚粉替代下來,是做不到的?;旧蠜]有任何一種原料能達到魚粉的養殖效果、品質和氨基酸平衡性方面的特性。但是當魚粉用量下降后,可以用幾種原料來彌補它的不足。用多個方案組合來替代是可以的,從配方的整體技術上來彌補魚粉等優質蛋白源不足。
從飼料到全產業FAM:與大企業相比,中小企業研發投入有限,在配方的調整上往往處于下風,您對此有何建議?
葉元土:目前來說,中小企業如何獲得新的原料方案、配方技術確實是比較大的問題。在這方面,還是呼吁科研成果盡可能社會化??蒲腥藛T可以通過會議、文章等作為載體,發表一些成果,企業可以聽取,然后照著去做,這對于企業來說,成本也是最低的。
至于與企業直接性的互動,也有這方面的活動,但目前還是缺少一些可以相互交流的平臺。從我們的角度出發,是希望行業做得越大越好,行業做大,科研才有生存的空間。
FAM:現在大的飼料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做全產業鏈,您怎么看待這種轉變?
葉元土:做全產業鏈應該是飼料行業格局性的變化。以前做飼料只需要考慮飼料怎么賺錢,但是現在消化不掉,必須要把產業鏈打開,比如江蘇一些飼料企業,自己就有上萬畝魚塘。飼料不掙錢,養魚掙錢;養魚不掙錢,飼料掙錢;再比方說羅氏沼蝦,以前做羅氏沼蝦料的,也投資蝦苗場,羅氏沼蝦沒掙錢,蝦苗掙錢了。對企業的整體來說,盈利的模式發生了變化,不單純在某一個產品上掙錢,多個環節掙錢。這一點廣東企業最典型,這個廠不掙錢,在另外一個廠掙錢,只要整個集團能贏利,不在乎某一個廠掙不掙錢。這個格局的變化對小型企業是最為不利的。
從專用到通用
FAM:您在報告中提到,未來應發展通用性水產飼料,這與目前對品種的研究越來越細化是否矛盾?葉元土:我覺得發展通用性水產飼料也是一個大趨勢。以前推廣專用料,比如生魚料、羅非魚料,這樣造成每個飼料廠飼料的品種都很多。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種類過多,就會在飼料生產線上頻繁更換模具和飼料配方程序,清理料倉以及在飼料包裝袋、飼料標準等方面增加不必要的生產成本、甚至造成浪費。
如果某個企業,只有1號到4號四個料,換料的頻率就會降低,養殖戶也只需要根據養殖品種選擇相應的料。如果現在有八個品種的飼料,減為這樣一個系列,那么在加工的環節,每噸可以減少三、五十元成本。減下來的費用就可以抵消原料漲價所帶來的壓力,以提高產品質量。
這種趨勢打破了傳統專用料一個品種就是一個批號的概念。
FAM:不分品種是否會讓人感覺針對性不強,那養殖效果怎么保證?葉元土:研究表明所有的淡水魚類氨基酸的平衡性基本上沒什么差異。中國
從營養的需求來說,以草魚料和羅非魚料為例,原料和配方上沒有太大的差異,只是蛋白水平、脂肪水平的一個差異,并不是配方有針對性的特殊要求。我們更多是強調淡水魚在營養上的共性,每種魚的特殊性沒有特別強調,這樣就可以運行這個方案。一些有很強的特殊性的,比如蝦料和魚料就沒法共用,是必須分開的。而淡水魚沒有太大差異,就可以這樣做,這是很重要的一點。
另外,專用料都有國家標準,生產的飼料各組分含量不能低于國家標準,而現在比如通過把油脂量提高,原來需要30%蛋白才能夠達到效果的,現在28%也可以。
專用料蛋白質含量28%,對于某些品種的飼料,可能就不符合國家蛋白質的標準。而做通用料只要符合企業標準即可,避免了蛋白的浪費。
您談到蛋白的問題,目前很多養殖戶還是以蛋白含量高低作為選擇飼料的依據,您覺得應該怎樣評價飼料的優劣?
葉元土:這是早期應用的一個技術方案。早期飼料效果不好,便把蛋白含量提高,通過提高蛋白含量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評價飼料的好壞,我們提了這樣一個核心點:養一斤魚的飼料成本是多少。比如說A飼料養殖成本為3元/斤,B飼料要3.1元/斤,那便選擇A飼料,哪怕蛋白是26%、24%,要以養殖飼料成本作為一個評判的標準。
技術上的調整也要考慮這一點,在保證成本不變的前提下,探討降低飼料蛋白含量,這是核心點。
從顆粒到膨化
FAM:有人認為膨化料會是未來飼料市場的主力,您如何看待膨化料的市場前景?
葉元土:使用膨化料可避免投料環節的顆粒浪費。首先,投料過程中硬顆粒飼料的浪費占到15-20%,而膨化料漂浮率一般能達到95%, 盡管5%可能沉到底下,但比較之下,膨化料和顆粒料在投料的環節,就有10%的差異,這是最主要的因素;
其次,膨化料在膨化過程中,改變了原料的某些性質,對于飼料中的一些抗營養因子的破壞會好得多,飼料消化利用率會提高;
但是,膨化料不好的方面就是膨化過程的溫度過高,對氨基酸損失,尤其是賴氨酸的損失比較大,所以對蛋白質的消化率會有影響。
總而言之,膨化料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。同一配方,做顆粒料和膨化料效果可能不一樣,也有可能顆粒料比膨化料要好。
現在之所以要推廣膨化料是因為顆粒料原來的定位低,行業打價格戰,使目前飼料低于正常的營養水平。如果要提高原料水平,就要增加成本。如果是顆粒料,增加50元/噸的成本,老百姓可能不接受,但是如果膨化料增加1000元/噸的成本,老百姓可能會接受。所以說,做草魚膨化料或者其它膨化料的時候,非常重要的一點,必須改變膨化料的營養水平和方案,不能按照做顆粒料的方案去做。
必須把營養水平或者說內在的成本提高,才會有效果。比如說膨化料的價格可能比顆粒料高1500元/噸,但是最終的成本,反倒便宜,這就是膨化料的市場空間。關鍵是營養水平和飼料價格的定位是不是準確。FAM:現在一些廠家在大力推廣保健飼料的概念,您的怎么看這種飼料?
葉元土:首先,應該是通過提高飼料的安全性,把有毒有害的物質盡量降到最低的水平;
第二,某配方、原料可能會對腸道、肝臟造成損傷,在加入添加劑的時候要有所考慮。比如油脂氧化可能會對腸道、肝臟有損傷,這個時候,在飼料里面加入一些保護腸道、肝臟的添加劑,從保護魚體健康的角度來提高養殖效果。
從技術的角度講,添加劑選擇最重要的原則就是,飼料里面缺什么,就補什么;飼料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問題,就要避免產生這樣的問題,這也是養重于防的概念。